“咳谓无痰而有声,肺气伤而不清也。嗽谓无声而有痰,脾湿动而为痰液。咳嗽是有痰而有声,盖因伤于肺气而咳,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。”因此咳而痰多,多属痰湿或虚寒。
中医认为,脾胃生痰之源,脾主运化,喝进来的水,吃进来的食物,如不能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津液,就会变成“水湿”,“水湿”停聚过多就成了“饮”,“饮”积聚过多,又受热邪熬炼,就成了痰。肺为贮痰之器,肺失宣降,人就会咳嗽胸闷痰多。
具有虚寒体质特征的人,对寒、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,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症、虚症;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;由于本类体质者阳气偏弱,长期发展,易致阳气虚弱,脏腑机能偏弱,水湿内生,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、痰湿、水饮等病理性体质。
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,戒酒,且比较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。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,多吃些蔬菜、水果,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、化淤祛痰的食物,更应多食。加强运动,强健身体机能,健康脾胃功能。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,注意保暖,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。洗澡应洗热水澡,适当出汗为宜;穿衣尽量保持宽松,面料以棉、麻、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,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,祛除体内湿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