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 > 哮喘 > 病因 >

打雷和哮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?易感人群该如何防范?

电话咨询:010-62170649


       今天我们邀请东城中医医院呼吸科杜治琴主任,为我们详细解读近期急诊科这一出圈现象。
 
       据杜治琴主任介绍,雷暴性哮喘并非普通的哮喘发作,它是一种由特定天气事件(雷暴)引发的群体性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,其危害性大。

      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 
       起病急骤,病情进展迅猛

 

       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(数分钟到数小时)从轻微不适迅速进展为严重的呼吸困难、喘息,甚至呼吸衰竭。这种速度超普通哮喘。
 
       大规模群体性发作
 
       雷暴天气会影响整个区域,导致该区域内大量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同时发病,短时间内可造成医疗资源被瞬间击穿,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,呼吸机、急救药物等医疗资源出现短缺。
 
       高危险性,甚至致命
 
       由于其突发性和严重性,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、有效的急救,死亡率高于普通哮喘。尤其是对于既往从未确诊过哮喘的花粉症患者,他们往往没有备有急救药物,易陷入险境。

 

       “非典型”患者更易疏忽
 
       很多受害者只是患有“花粉症”(过敏性鼻炎),平时仅有打喷嚏、流鼻涕的症状,从未经历过哮喘。因此,他们对突如其来的严重呼吸困难毫无准备和心理预期,易延误救治。

       所以,它能在短时间内,让大量“看似健康”或“仅有轻微过敏”的人陷入生命危险,对公共应急系统构成严峻挑战。

       那么中医如何应对雷暴性哮喘呢?

       杜治琴主任说,中医没有“雷暴性哮喘”的病名,但根据其突发、喘息、喉中痰鸣等特点,将其归属于 “哮病” 的范畴。

       中医认为其发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 
       内因(根本):禀赋特异,脏腑失调
 
       特禀体质(过敏体质):这是发病的基础。患者多为过敏体质,中医称为“禀赋异常”。

       肺、脾、肾三脏虚损:
 
       肺虚:卫外不固,毛孔的开合和防御功能失常,容易受外邪侵袭。
 
       脾虚: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,体内津液聚而成“痰”,储存于肺,谓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。
 
       肾虚:主纳气的功能失职,导致呼吸浅表,气不归根。


 
       外因(条件):雷暴引动伏痰
 
       雷暴天气结合了 “风”、“湿”、“寒” 等多种外邪。

       雷暴前的高温高湿环境类似于中医的“暑湿”。

      雷暴时的强气流(风邪)将花粉颗粒击碎成更细微的颗粒,更易被吸入人体。

      “风邪”挟带着“花粉浊气” 侵袭人体,引动体内潜伏的“痰饮”,导致痰随气升,阻塞气道,气道痉挛,从而突发哮喘。

       中医“防治结合”的总体策略

       杜治琴主任进一步解释,中医强调 “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” 。对于雷暴性哮喘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
 
       首要原则:急性发作期,西医急救为主,中医为辅
 
       雷暴性哮喘是急症、重症,必须首选现代医学急救! 

       立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、吸氧、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
 
       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,中医可作为辅助
 
       缓解期与预防期的调理(治本) 这是中医真正发挥优势的地方,核心目标是改善过敏体质,扶助正气,消除“伏痰”,从而降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。
 
       1. 以辨证论治为核心,开具内服方剂
 
       补益肺气,固表御邪:适用于平时怕风、易感冒、气短者。
 
       常用方剂,如: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。
 
       健脾化痰,杜绝生痰之源:适用于痰多、食欲差、腹胀、大便稀溏者。
 
       常用方剂,如:六君子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陈皮、半夏)。
 
       补肾纳气,培根固元:适用于久病、动则气喘、腰膝酸软者。
 
       常用方剂,如: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。
 
       祛风脱敏,平息内风:针对过敏体质,症见突发喉痒、喷嚏、流涕。
 
       常用方剂,如:过敏煎(银柴胡、五味子、乌梅、防风等)或消风散加减
 
       2. 传统外治法
 
       针灸:针刺定喘、肺俞、天突、膻中、列缺等穴位,有助于缓解支气管痉挛,宣肺平喘。
 
       三伏贴/三九贴(穴位敷贴):这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外治法。在每年阳气最盛(三伏)和最衰(三九)时,将辛温散寒的药物贴敷于肺俞、脾俞、肾俞、定喘等背部穴位,通过刺激经络,温煦阳气,驱散内伏寒痰。
 
       3. 饮食与生活调摄(基础保障)
 
       忌食生冷寒凉、油腻甜食:这些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,助湿生痰。
 
       避免“发物”:如海鲜、羊肉、辛辣食物等,可能诱发过敏。
 
       药膳调理:可常食山药(健脾肺)、薏米(祛湿)、百合(润肺)、生姜(散寒)等。
 
       起居有常:避免熬夜,保证睡眠,以适应自然规律,养护正气。
 
       避忌外邪:雷暴天气预警时,严格避免户外活动,紧闭门窗,使用空气净化器。
 
       杜治琴主任强调:
 
       安全第一
 
       牢记急性发作看西医,平时调理看中医的原则。生命攸关时刻,绝不犹豫,立即寻求现代医学急救。
 
       提早预防
 
       中医调理是“治未病”,需要时间。对于有花粉症或哮喘病史的人,建议在雷暴季节(如春夏、夏秋之交)之前就进行体质调理,而不是等发作了再处理。
 
       个体化方案
 
       中医治疗需由专业医师面诊辨证后制定方案,切勿自行对号入座抓药。
 
       中西医结合
 
       在西医明确诊断和提供急救方案的基础上,结合中医的整体调理,从而达到较好的控制和预防效果。
 

东城大夫

北京东城中医医院

提交病情 电话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