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燕萍,主任医师,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呼吸科主任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中国中医科学院级学科带头人,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北京市双百工程指导老师。
擅长治疗: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,如:咳嗽、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肺间质纤维化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肺心病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,过敏性鼻炎,慢性鼻咽炎,鼻后滴流综合症。
出诊时间:周一上午
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,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、减少发作。以下是中西医主要治疗方法:
一、西医治疗
1. 控制药物(长期使用,抗炎)
吸入性糖皮质激素(ICS):如布地奈德、氟替卡松,一线抗炎药物。
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(LABA):如沙美特罗、福莫特罗,常与ICS联用(如舒利迭、信必可)。
白三烯调节剂:如孟鲁司特,适用于轻中度或过敏性哮喘。
二、中医治疗
1.辨证分型与方药
发作期
寒哮(咳痰清稀、畏寒):小青龙汤(麻黄、桂枝、细辛、干姜)。
热哮(痰黄黏稠、发热):定喘汤(麻黄、黄芩、桑白皮、杏仁)。
缓解期
气虚: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。
脾虚:六君子汤(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甘草)。
肾虚:金匮肾气丸(肾阳虚)或麦味地黄丸(肾阴虚)。
2. 中成药
发作期:蛤蚧定喘丸、桂龙咳喘宁胶囊。
缓解期:固本咳喘片、百令胶囊(虫草制剂)。
3. 外治法
穴位贴敷(三伏贴):肺俞、定喘等穴位,冬病夏治。
针灸:主穴为肺俞、膻中、天突,实证用泻法,虚证用补法。
耳穴压豆:选取平喘、肾上腺等耳穴。
三、中西医结合策略
1. 急性期:以西药解痉平喘为主(如SABA),配合中药清热化痰或温肺散寒。
2. 缓解期:以中药调理体质(补肺健脾益肾),减少激素依赖,降低复发率。
3. 生活方式:避免过敏原,适度运动(如八段锦),饮食忌生冷辛辣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避免自行停药或减药,尤其是激素类药物。
2.重度发作需及时就医,防止呼吸衰竭。
3.个体化治疗:根据哮喘表型(如过敏性、运动性)选择方案。
中西医结合可优势互补,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。